在罗马尼亚排笛演奏者尼古拉·沃伊库雷茨轻快而又悠扬的排笛演奏声中,8月21日上午,罗马尼亚主宾国在第26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揭幕。尽管刚刚开馆不到一个小时,现场优美的旋律就吸引了许多观众驻足欣赏。
罗马尼亚参展主题是“罗马尼亚——一书之隔”,这句主题语的英文“Romania within Reading Distance”也用红色字体呈现在白色的展台背板上,简洁而醒目。据罗马尼亚文化中心主任康斯坦丁·鲁博安介绍,今年是罗马尼亚第五次参加BIBF,罗马尼亚文化中心本次共展出600余种图书,展台面积达300多平方米。
今年是中国与罗马尼亚建交70周年,《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展台看到一系列与中国主题相关的图书。其中,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多部罗马尼亚主题图书被放在显眼位置,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罗马尼亚史》、花城出版社的《乌村幻影》等。童书方面,也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罗马尼亚童话集(精装全彩插图本)》。
在文学创作传统的影响下,罗马尼亚可谓是诗歌的国度,诗人的作品纷纷被中国出版社引进。记者在现场看到,米哈伊·爱明内斯库的诗作被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卢齐安·布拉加的诗选《深处的镜子》被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斯特内斯库诗选》,花城出版社推出的《罗马尼亚当代抒情诗选》还入选了“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从现场展示的图书不难发现,罗马尼亚出版界和读者同样对中国文学抱有浓厚的兴趣,从中国古典文学到现代文学均有作品实现输出。这些作品题材涵盖美食、养生、艺术、文学等多个方面,其中文学作品占比较高,特别是莫言、苏童、余华、阿来等中国知名作家的多部代表作均被翻译成罗马尼亚语出版。除此之外,顺应中文学习潮流,罗马尼亚出版社也出版了《汉语小词典》以及主打快捷实用并搭配光盘的汉语学习教材。
“我们本次展示的图书,要突出一个主题,就是友谊。”曾在罗马尼亚翻译出版《易经》《诗经》等古代经典的康斯坦丁·鲁博安告诉记者,罗马尼亚读者一方面对中国古典诗歌和哲学感兴趣,另一方面也喜欢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吉狄马加、张炜等都是罗马尼亚读者喜欢的诗人和作家。
中罗两国读者对彼此文学与诗歌的欣赏,也让翻译家苏燕坚定了从事这份工作的决心与信心。记者在展台看到她时,她正忙着准备接下来的活动翻译工作。从罗马尼亚文学专业博士毕业后,苏燕自2000年开始从事中罗图书的翻译工作,她翻译的《老子》曾在去年的BIBF上展出。
“通过翻译工作,中国人从书中了解罗马尼亚,罗马尼亚人也能更加了解中国。能为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做一点工作,我感到很开心。”苏燕目前已经确定了下一部文学作品翻译计划。她同时表示,罗马尼亚读者渴望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哲学方面更多的内容。借助BIBF的平台,希望双方出版社通过交流合作,进一步推动双方图书的互译工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推动出版与文化领域的交流,中罗双方均采取了积极举措。罗马尼亚文化学院图书中心从2006年起启动“翻译与出版资助计划”,旨在促进罗马尼亚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合作。该项目以资助翻译费用(最高1.7万欧元)以及出版费用(最高3000欧元)的方式,以文学、艺术、社科与人文为选题范围,支持外国作家创作罗马尼亚主题图书,同时资助罗马尼亚作者的作品走向国际市场。本届BIBF上,中罗两国也将签署“中罗图书互译出版项目”,通过对对方优秀文学作品的翻译和出版,为增进两国文明互鉴创造新的机遇。
“图书是连接两国人民最好的方式,文化为中罗友谊增添了养分。”正如罗马尼亚文化院院长米雷尔·塔洛什所说,作家可以写出代表一个国家的作品,翻译家则可以翻译出代表世界文化和价值的作品。希望双方作家、翻译家和出版机构能够在BIBF几天的交流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尹琨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