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业界动态
新闻资讯News and information

保护版权,从把“小事”当大事开始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 2019年03月13日

   “你知道嘛!我把你两会采访时拍的董明珠照发在我的今日头条账号上,不到一个小时阅读量已经达到2.1万,这还是我头一次碰到呢。”一位同行将笔者微信朋友圈的照片转发后,给笔者发了这条信息,并附了一条链接。点开一看,发现笔者拍的照片已经被这位同行打上了附着其名字的水印,而这条图片新闻最终的阅读量是6万。

   在自媒体兴起的当下,这位同行利用“名人效应”蹭流量的做法已经见怪不怪。但从这件“小事”上,我们不难发现,即使在记者同行中,尊重和保护他人的著作权,也还有不少需要普及的角落。如果作为一位记者,连尊重同行照片的著作权都意识薄弱的话,那么他的保护著作权报道,能发自内心吗?

   记者是各类新闻作品的创造者,但由于包括一些记者在内的社会群体版权保护意识的欠缺,其作品经常成为自媒体随意开采的“无主富矿”。同时,由于记者的职务作品版权属于所在媒体,不少媒体本身又缺乏版权意识和有效手段,从而导致本是新闻产品最大生产者的记者群体,出现了不但被人侵权,甚至自己也随意侵权的怪象。

   笔者注意到,近年来,新闻媒体自身维权的行动越来越多,各种版权保护联盟相继成立,政府部门组织的版权保护培训已经在新闻界产生效果。不过,和两会传递出的保护知识产权的强音相比,和新闻出版产业自身发展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渴求相比,我们还应该更自觉地把保护包括自己的作品版权在内的知识产权意识深植内心,只有感同身受,才能写出让人信服的报道来。

   社会的发展,让人们的一举一动,都融入了知识经济的宏大背景中。对于记者,保护知识产权不应只是一个选题,更应是时时从自己做起的行动。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作者:李婧璇

上一篇:“‘一带一路’沿线华侨华人史话丛书”再推两册图书下一篇:重塑出版流程、转变赢利模式、更多UGC涌现、阅读体验提升…… 5G为出版业带来哪些想象

版权所有©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7272 京ICP备1902537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