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红芳: 幸福就是陪读者 在博库看书
看着春节假期读者依旧来博库看书,并在留言板上写下他们对“幸福”的理解,这是一件让我很幸福的事情。
——浙江省杭州博库书城首席营业员 沈红芳
□记者 黄琳
“幸福是遇到一个和你看书兴趣一致的人。”“幸福是寒冷的冬夜回到家,有人为你留一盏灯和一碗热粥。”“幸福就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火锅。”
2月5日,正月初一,是一家团圆的日子。在浙江省杭州博库书城首席营业员沈红芳心里,看着春节假期读者依旧来博库看书,并在留言板上写下他们对“幸福”的理解,这是一件让她很幸福的事情。
今年春节期间,博库书城张灯结彩,印有福字的吊灯,在书城的地面上“写”满了红红火火的“福”,天花板上更是挂满了红彤彤的小灯笼,读者往来,皆是喜气洋洋的。在书城二楼的电梯口,特别布置了一个书架,主题是“幸福”。“书架上摆放的都是和‘幸福’有关的书籍,比如有大冰的《他们最幸福》、白岩松的《幸福了吗》等。”沈红芳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介绍,书架上也有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讲述的是三毛向往的幸福生活,“有些书虽然没有‘幸福’二字,但是内容或温暖或清新,都能反映出‘幸福’的含义,这也是我们上架推荐的理由。”书架一旁还特别放置了一块小黑板,上面贴满了读者手写的对幸福的理解。记者了解到,“幸福书架”上有近100种书籍,且都八五折优惠。此外,博库书城还为读者准备了各式福袋,有38元、68元、88元等不同价位,福袋里有书、文具、福字等不同礼品,每个福袋礼品不同,读者拆开都有惊喜。
在读者眼中,“幸福”或许就是想要读书的时候,书店永远敞开怀抱。初一到初三,博库书城的营业时间是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半。“早上还没开门,书城门口就已经有十几位读者在等了。”沈红芳笑着说,“到了下午人就更多了,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看书,今天少儿类、文学类书籍卖得最多。”
大年初一是沈红芳的班,一大早她就来书城了。回忆起一天的工作,她说起了一个让她印象深刻的顾客。这是一位50岁左右的女士,许是因为大年初一要拜年的缘故,她的电话一直没停过。这原也没什么特别的,只是后来这位女士拿着书找到了沈红芳,说自己挑了几本书,但因为一直在打电话,回到家后无论如何也记不起到底有没有付过钱,所以回来了一趟。沈红芳在电脑上一查,确实没有付款记录,女士知道后连连道歉,立刻买单。“她已经拿着书回家了,又特地回来买单并一直在道歉,我们也没有怪她的意思,想起这个经历,心里倒是觉得暖暖的。”沈红芳笑着说。
沈红芳已经在博库工作17年了,是地地道道的杭州人,也因为是本地人,所以春节期间工作排班总少不了她。“我们肯定是要照顾外地同事的,过年了让他们也能回家团聚。春节期间,留在岗位上的基本都是本地人。”沈红芳说。除了大年初一,初五、初六两天也有沈红芳的班。初四到初六,博库书城的营业时间是上午10点到晚上8点。每天工作需要整理书架上的书籍,多的书放进仓库,少的书立刻补货;把读者看过但随意摆放的书分门别类,重新归位;要整理库存清单,把一些旧书打包退货;春节期间物流不通,有些读者网上预订的书书店有货了,也要给读者一一打电话告知可以上门取货……
工作量不少,一个春节还有3天班,每天忙忙碌碌,陪伴家人的时间可想而知。记者问沈红芳,家人是否理解她的工作?她先是沉默,复又笑笑:“这么多年来都习惯啦,我很感谢家人的支持,工作一天,下班回家的路上就会很幸福啊!”
龙贤芳:连续16年过“书香春节”
在书店,特别是医院内的书店工作,一方面可以通过书籍传递知识给读者,另一方面可以为读者送去正能量,这也是一场心灵与身体的轻疗愈。
——湖北省中南医院九丘书吧营业员 龙贤芳
□记者 汤广花 文/摄
2月7日,农历大年初三,这是龙贤芳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作为湖北省中南医院九丘书吧的一名营业员,早上6点天还未亮,她就早早起床,梳洗准备。“我很热爱这份工作,陪伴读者度过一个书香春节,很充实也很幸福。”早上7点半,距离书吧开门迎客还有半个小时,龙贤芳就已到达。打扫卫生、陈列图书、检查电器设备……她一一熟练操作。
宋学积分三舍法,楚材淹贯九丘书。九丘书吧位于武汉市中南医院门诊部大厅,由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南医院于2017年共同打造,湖北省外文书店负责运营,是湖北首个开在医院里的书吧。书吧占地面积100平方米,提供医疗保健、生活休闲、心理励志、人文社科、少儿读物等3000余种精品图书。此外,门诊3、4、5楼候诊区设置了自动售书机,便于有需要的读者自助购买书籍。书吧还提供多元文化产品的售卖,包括文创产品、绿色植物、冷热饮品等。
“目前书吧共有3名工作人员,我是武汉本地人,另外两位同事老家在外地,为了方便他们回家过年,2018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和2019年的第一个工作日,都由我来值守。”龙贤芳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说,今年中南医院自大年三十至大年初二休假,书吧也随之于大年初三正式营业。
8点6分,龙贤芳迎来了第一位客人——58岁的张阿姨,她来医院看门诊,在排队等候间隙,来书吧购买了一本45元的《养好肺年轻20岁》。龙贤芳在收银时,微笑地说:“您是我们书吧新年来的第一位客人,祝您好运。”并向其赠送猪年专属红包。收到祝福,张阿姨顿时喜上眉梢,她高兴地说:“医院里有书相伴是一件温暖且有意义的事。”
10多分钟后,一对朱姓父子来到书吧,在童书区浏览片刻后,父亲购买了一本《弯月王国》,并坐到一旁的儿童阅读区为孩子轻声朗读,“这里有绿植、鱼缸,有图书饮品,环境更舒适。同时阅读也会化解等待与病痛带来的焦躁。”朱先生说,他正在等待一项检验结果,一小时后才能拿药,这段时间正好来书吧看看书。
“近年来,随着全民阅读的推广、实体书店的回暖,很多市民在春节期间到书店看书、买书。”龙贤芳告诉记者,自2003年进入湖北省外文书店工作以来,她已连续16年在书店度过春节假期,也因此见证了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过“书香年”。
九丘书吧四周绿植环绕,生态鱼缸浮光掠影,生趣盎然,引无数行人驻足观望。大年初三当天,从早上8点到下午5点,龙贤芳共接待读者60余人。一位六十开外的大妈来到书吧,感激地说:“我在北京待了13年,照顾我年迈的父母,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医院,大大小小的医院,还没有一家是像你们这样开设了书吧的。”李迪陪朋友来检查身体,大厅内人多拥挤,看到书吧内设有座椅,便进来阅读。她说:“如果没有这个书吧,我肯定是坐在某个角落玩手机。医院里有书店,显得特别有情怀。”
“书吧开设于医院内部,因此有许多医疗保健类的书籍。对于广大就诊患者来说,在医院看病之余,还能学习一些医疗常识,增加一些保健知识。”据龙贤芳介绍,由于九丘书吧一旁即为儿科门诊部,许多家长在排队等候时选择来这里驻足。书吧有针对性地设置了少儿天地图书板块,既有儿童文学、绘本,也有百科、手工方面的书籍,一些小朋友打针哭闹,一到书吧,就被多彩的书籍、多元的文化产品吸引,哭闹也随之停止。
去年冬天,为增加书吧的舒适度,工作人员还将内外座椅增设了温暖的坐垫;根据热饮需求量的增大,在原有基础上又增设一台热饮机,并在醒目位置放置“热饮供应”标识。如今,武汉市民到中南医院排队叫号、等待化验结果、检查报告,书吧是他们最好的去处。医院的许多医护人员在工作之余,也喜欢来书吧看书休闲。“在书店,特别是医院内的书店工作,一方面可以通过书籍传递知识给读者,另一方面可以为读者送去正能量,这也是一场心灵与身体的轻疗愈。”龙贤芳说。
杨建明:除夕夜行走在书架下
轻轻行走在到顶的书架下,抚摸着一排排先哲的著述,内心就有一种虔诚,感觉我就是先哲们的侍者。
——甘肃省天水市天一书店创始人 杨建明
□记者 田野 文/摄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年轮又悄然画过了一圈。2月5日,农历正月初一零点,电视机里传来了新年的第一响钟声,已过知天命之年的杨建明像往年过年一样来到书店,他把书店的收银台、吧台、洗手间、办公室、艺术长廊、各个销售区域都仔细地巡查了一遍。从2000年开始,19个年头里有15个除夕夜他都是这样度过的。
1993年,有过军旅生涯的杨建明被迫从国企下岗,当时为了生计,他在甘肃省天水市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书店——天一书店。回忆起26年的图书经营生涯,杨建明非常自豪地说:“我的天一书店,影响了三代人。”
“让员工们回家团聚吧!我习惯了。地下室管道线路密布,我最清楚,心里也踏实。”说起除夕夜在书店值班,杨建明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你不知道在大年三十的夜晚,一个人独守书城的感觉。轻轻行走在到顶的书架下,抚摸着一排排先哲的著述,内心就有一种虔诚,感觉我就是先哲们的侍者。”
2017年6月,天一书店开始踏上转型经营之路,搬迁到了位于天水市秦州区民主西路91号的三兴大厦负一层,在这之前,书店已经过了4次搬迁。不同的是,这次搬迁,书店营业面积从最初的10平方米左右一下扩大到现在的2000多平方米。
“读者共同的精神家园”是杨建明给天一书店定下的目标,也是给自己的。在他看来,只卖教辅的书店没有灵魂。天一书店虽然是一家独立民营书店,但杨建明骨子里却传承着曾是新华书店职工的老父亲传给他的图书情结。
今年春节,对杨建明和转型经营刚满一年的天一书店来说,既是一次考试,也充满了商机。他告诉记者,去年大年初四,全新的天一书店开始试营业,给期盼已久的读者展现了书店新面貌,一时好评如潮,但是因为货品不全,服务跟不上,总觉得留下了许多遗憾。为了弥补读者的这种遗憾,让读者过个文化年,天一书店精心采购大量优秀的图书和文创产品,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据介绍,截至1月22日,天一书店从各出版社、供货商、北京图书订货会采购的140多万码洋的图书和文创产品,全部到货并上架;吧台饮品也更新结束,原材料备货充足。同时,在春节期间,书店还精心策划了文化名人讲座、读者见面会、朗诵等各种阅读推广和产品促销活动。
“这里要三亩多地呢,要精耕细作,保证每个季节都要有花开、有收成。”农村长大的杨建明打趣地说,当下的运作方式,对读者比较自由,天一书店已经从实质上自主承担起了社会公共图书馆、阅览室的功能,社会效益逐渐显现。
记者了解到,平常到双休日的时候,天一书店经常一座难求,但受当地经济能力和消费观念的限制,书店的经济效益不明显;图书破损率、报废率较高,以及平常大量的图书整理归纳上架工作,成为制约书店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面对这样的困局,在内心的纠结中,杨建明硬撑着,他隐约感觉到了春天的气息。天一书店门口有一个牌子如是写道:“请进来,逛逛。请坐下,翻翻。”
“这个城市,40岁以上的读书人,我基本都熟悉,有些成了好朋友。有些读者年龄大了,看不动书了,但隔一段时间,他们就会来书店走走、坐坐,碰上了就说一阵话。现在到实体书店来买书的读者少了,他们也替我急。”杨建明介绍说,转型升级后的天一书店运作刚满一年,书店还有几块区域的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
新年来临,外面的爆竹声此起彼伏。为了打造好自己心目中的这个文化地标,让多功能、多元素的文化服务场所真正活起来,运作步入正常,服务读者,杨建明有忙不完的事。
崔喜凤:希望京东图书品牌家喻户晓
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京东图书这个品牌可以变得家喻户晓。当大家需要买书的时候,第一个念头是“挑好书,上京东”。
——京东图书文教业务部策划人员 崔喜凤
□记者 王坤宁 文/摄
除夕夜,当家人都沉浸在春晚的欢乐中,京东图书文教业务部的策划人员崔喜凤已打开电脑开始了自己的工作。
“春节京东不打烊,不光我,很多同事都会继续工作。”崔喜凤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作为京东图书文教业务部的一名策划人员,在春节期间,崔喜凤的工作一方面是维护年货节的促销活动页面,从大年三十到初六,每天晚上都要检查页面,确保活动页面无空窗,核查每一个促销活动是否在正常进行,把爆款书籍、畅销课程等产品信息准确地展示给用户。“另一方面,为了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够准确地接收到促销活动的信息,我需要检查活动页面的规范性,以及是否正常上架展示,如检查图书活动在PC端以及APP端是否正常显示、促销文案是否有错误等。如果发现问题,我会立即联系集团运营同事或者品类的编辑进行调整和修改。”
春节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是一个绝佳的营销机会,为此,京东集团推出了重点项目年货节,从1月9日持续到2月11日。崔喜凤说,京东图书文教业务部在年货节期间推出了丰富的活动,满足不同的需求。“比如,在童书方面,准备了满200元减100元的促销活动,参与活动的童书种类高达到4万种;为正在放寒假的学子准备了每满79元减30元的教辅类图书专属优惠;同时联合各大品牌出版社,为读者定制了每满120元减40元的优惠活动,品类涵盖了文学小说、经管励志、人文社科、科技IT、生活艺术、原版进口图书等。”崔喜凤告诉记者,与此同时,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京东图书的名牌栏目“99元10本”在春节前又补充了数千本畅销好书参与活动,还为读者准备了优惠券,读者领券后再去下单。“价格实惠到家。春节期间,我所有的工作,都是在忙年货节。”
“过年是合家团圆的日子,大家都想放下工作开开心心、无忧无虑地在家过年。”崔喜凤坦言,在网上购物商城工作,节假日反而是更繁忙的时候,每个节假日,都需要人值班坚守。“家人和朋友知道我的工作性质,都非常理解。”崔喜凤说,今年是她第二次规划和操作年货节项目。相较于第一次,活动的流程和值班的任务已经变得比较熟悉。崔喜凤表示,虽然在春节期间工作比较辛苦,但规划好时间还是可以享受春节的幸福时光。“我一般是晚上工作,白天还是可以与同学聚聚会,陪妈妈逛逛街。”但对节日期间出现的突发状况,比如需要及时反馈客户的投诉、紧急处理页面预警等,崔喜凤都会以客户为先,先把工作处理好,再做自己的事情。“只要分配、掌握好时间,工作与生活可以两不耽误。”
从2014年入职京东,崔喜凤一直服务于京东图书团队。“前3年在数字阅读部门,主要负责运营相关的工作,比如新媒体运营、活动策划、用户运营、产品运营等。2017年年底开始在图书营销部做活动策划,负责图书文教部门的大促活动,例如年货节、开学季、品类日等。”崔喜凤说,这个岗位主要是服务于图书文教业务部的自营图书、POP图书、IP文娱及教育培训四大业务,是集团运营与业务方之间的桥梁:一方面为集团输出更多有文化、有调性的内容,另一方面为业务部争取更多的集团资源。“当然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做活动策划和整合,与业务部的同事们一起将优质、划算的商品推荐给用户。”崔喜凤说,自己非常喜欢图书文教部门,“我们是一个有料有趣的大家庭,在工作之余,有很多有意义、有趣的小活动。在这个团队工作,幸福感爆棚。我们真正做到了工作有料、生活有趣。”
“京东是非常好的平台,在这里服务全国读者,让我有荣誉感和成就感。”崔喜凤坦言,在京东图书做了4年多营销工作后,希望可以在营销这个领域继续深耕。“在未来,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京东图书这个品牌可以变得家喻户晓。当大家需要买书的时候,第一个念头是‘挑好书,上京东’”。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作者:黄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