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业界动态
新闻资讯News and information

假期新感悟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 2019年02月12日

23.jpg

                                                        江苏人民出版社社长 徐海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每年春节,人们常常有这样的感慨。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对春节的庆祝,表达了中国人对大自然和四时轮替的认识和敬畏。在季节变换中我们看到了生命变化的规律,看到了“天”的力量——“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新年到来,我们不但欢喜于生,更感慨于逝;之所以有生,是因为有逝。慎终追远,逝者如斯。放假前两天,我问我们的社长助理和本社首席编辑新春将何去何从,他们俩都说今年春节不再回老家,因为他们的母亲或父亲去年都离开了他们。双亲不在,拜何为亲?


  在放假的前三天,我去了一趟苏北淮安,参加著名女作家苏宁的《我住的城市》新书发布会。那大概是狗年最后一场华人新书发布会,天空飘起了雪。年关将至,人们忙于年货采购、南来北往,我一直担心究竟还有没有人去参加一场纯美的新书分享会。苏宁这位心细如丝、情丝如蚕的温婉女子,用她的心笔,日复一日地描写淮安这座文化之城、英雄之城和平民之城的春花秋月、夏荷冬雪,句句字字挑拨着我的心弦。我精读了她的3部文学著作,以一位感恩的读者和出版者的双重身份去参加新书分享会。令人惊叹的是,淮安的知行空间书店,书目齐全,布局温馨,读者充盈,无一闲座;场内场外,男女老少争相交流提问,令人仿佛置身于课堂,又置身于图书馆。通过与市委宣传部领导和书店负责人的深谈,我对实体书店存在价值的疑惑,在彼时彼地顿消于无。


  假期是游园的季节。一年四季忙碌,我和所有奔波于各种岗位上的人们一样,不是无心,而是无睱于山水。初一,我和家人来到了镇江金山湖公园。此园系前几年新建,市民和各地回镇的儿女环湖行走,一片和谐。而在不远处,西津渡的新年彩灯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正月初四,江南下起了春雪。受好友邀请,我和家人再次渡江,踏雪观赏扬州美景。自古京口瓜洲一水间,润扬大桥将两座城市合二为一,来往极为便捷。我们来到瘦西湖,只见红桥披银,白塔映彩,游人摩肩,穿梭如织。景区内有一“月观”院,一波三折,虚实相衬,疏密得当,开轩见湖,令人惊叹于古代扬州的园林美学。祭拜了鉴真堂,深深叹服他弘法诚信的坚韧意志,而梁思成、郭沫若和赵朴初3位巨匠共同成就的纪念碑别具一格,他处难见。入平山堂,登最高塔,维扬胜境一览无遗。而镌刻在塔楼最高层的扬州城市规划图,让我深感古今扬州之传,在变与不变之间体会到今日扬州人护园、变园、建新园的匠心独具。


  几年来,我不但沉湎于扬州古代园林之美,也特别欣喜地看到了扬州公园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取得的卓然成就,于是组稿出版了《公园城市》一书。新春所至,看到的、听到的,正是人们对遍布于新城旧城大小公园的赞叹。出版者不仅是图书产品的简单生产和销售者,更应是社会文明建设的推动者;图书不仅是有形的纸本,更是装载思想的使者。出版人为实现经济效益,当然关注产品的发售和书款的回收,而作为社会效益的推动者,似乎更应关注作为思想者和思考者的作者所呈现的作品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是否为实践所证实。春节期间镇江和扬州两地的游园经历,让我对我策划并出版的《公园城市》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那就是:公园作为公共空间,在新时代美丽中国、健康中国与和谐中国建设中,将成为人们越来越迫切的真实需求。我用我的春节假期,用我自己的脚步,丈量着公园的价值。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作者:徐海

上一篇:十大出版集团老总描绘主题出版蓝图下一篇:成都图书馆: 依托版权服务站促作品快速转化

版权所有©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7272 京ICP备1902537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