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族知识 > 民族自治地区
隆林各族自治县

  县情概况  隆林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地处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处,属云贵高原东南边缘。辖16个乡(镇)179个行政村(社区),总面积3551平方公里,境内聚居着苗、彝、仡佬、壮、汉等5个民族,2011年末全县总人口40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1.2%。

  历史沿革  隆林历史悠久。宋宝佑元年(1253年),隆林隶属泗城州管辖的安隆峒;明建文四年(1402年)于螺蛳山下(今田林县旧州镇)置安隆长官司;清康熙五年(1666年)实行改土归流,撤安隆长官司置西隆州,至雍正七年(1729年)西隆州知州署自旧州迁至里仁塘(今隆林县城新州)仍隶泗城府辖;民国元年(1912年)元月,西隆州改为西隆县;1950年3月全县获得解放,同年3月18日西隆县人民政府宣布成立;1951年8月,西林县撤销建制,并入西隆县,西隆县改称隆林县;1953年元月1日,隆林各族联合自治区人民政府(县级)成立,开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55年9月18日,隆林各族联合自治区人民政府改称隆林各族自治县人民委员会;1989年8月29日,自治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隆林各族自治县自治条例》;1997年被命名为“革命老区县”。目前,隆林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各族自治县之一,也是百色革命老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

  水电资源  地表水全靠降水产生的径流和河川基流。全县多年平均流量为315.4毫米,径流总量为10.73亿立方米,占全区年径流总量的0.54%。其中南盘江河系年径流量7.66亿立方米,占全县总径流总量的71.4%;右江河系年径流量3.07亿立方米,占全年总径流量的28.6%。地下水主要是分布在石山地区,平均年径流总量为1.2亿立方米。全县有大小河流118条,在南盘江上,现已建成的国家重点工程天生桥一、二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252万千瓦,年发电量132亿千瓦时;自治区重点工程平班水电站已于2005年全部建成发电,装机容量40.5万千瓦,年发电量16亿千瓦时;还有自然落差达484米的冷水河现已建成7个梯级电站,总装机容量3万千瓦,年发电量达1.5亿千瓦时,是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基地。

  土地资源  境内有土山区和石山区两大类。土山区面积369330 1.19亩,占总面积69.3%;石山区面积l 63609 1.44亩,占总面积30.7%。土石山区分布在东部的沙梨、委乐、扁牙、者隘、新州等乡(镇),南部的岩茶、介廷等乡,西部的天生桥、革步、金钟山和猪场的岩圩一带,北部的者保乡的东南面。这类地区是主要农、林、牧区。土山区中的河谷阶地,主要分布在东部的沙梨河、者浪河、新州河,南部的冷平河,西部的乌冲河、清水河等河流两岸,是水稻的主要产区。石山区分布在南部斗烘坡南北两侧的蛇场、德峨、常么、克长、长发等乡,东部的隆或乡以及马鞍山山脉的者保乡的西面,桠杈镇和天生桥镇的北面。石山地区的土地开发利用局限性很大。全县耕地面积987085.8亩,其中灌溉水田为208988.25亩;望天田38l59.25亩;水浇地25.5亩;旱地739787.55亩;菜地125.25亩。

  矿产资源  全县已初步探明的矿产资源有辉锑矿、白煤、水晶、金矿、菱铁矿、磁铁矿、赤铁矿、朱砂矿、锰矿、硅石、铀矿、滑石、萤石、黝铜矿、磷矿、冰洲石、方铅矿、闪锌矿、石灰石、粘土矿等。现在有一定储量,能起支柱作用的矿产及具有加工价值的主要有锑矿、金矿、硅石、建材用的石灰石。其中锑矿成为全国锑矿主要产地百色的最大矿区,锑含量达30%至60%以上,质地优良,是广西少有的好矿。黄金属微粒金,正处于滇、黔、桂、  “金三角”地带,已少量开采。

  植物资源  县境内植物资源品种较多,用材树种大体可分为:杉木、细叶云南松、麻栎、栓皮栎、枫香、酸枣、泡桐、香椿、楸树、冬瓜木、光皮桦、檫树、山苍子、樟树10种主要乡土树种,木质优良,用途广泛;药用树木主要有杜仲、黄伯、黄花倒水莲、苦楝、巴豆、余甘子、喜树、鸭脚木、鸟柏、刺桐、茶辣、八角、花椒、黄荆、凉粉果、金银花、木棉、水槟榔、南蛇勒、无患子、水翁、核桃、蜜榴木、石榴、九里香、算盘子、大驳骨、十大功劳、柏树、大血藤、樟树、阴香、山胡椒、云实、黄檀、邓氏黄皮、吴朱萸、卫茅、美登木、八角枫、南烛、乌饭树、瓜馥木、川桂、土桂皮、地灵苋、白瑞香、仙人掌、黑面神、地瓜榕、黄龙退壳、五加、朱砂极、玉叶金花、大叶素珠等;纤维类树种主要有构树、拟赤杨、顶果木、假草婆、青檀、山麻黄、朴树、芒木、桑树、各种竹类,各种藤类和草木类的龙须草、黄茅草、五节芒、苎麻、剑麻等;油脂类树种主要有油桐,油茶,乌柏,蒜头果(山桐子),松脂,生漆;淀粉类主要有栎类果(籽)、蕨根、山薯、魔芋等;芳香类主要有木姜子(山苍子),樟树,桉树,瑞香;栲胶类主要有杨梅,余甘子,栎类树皮;紫胶寄生类主要有黄檀、枫杨;野生果品类主要有番石榴,杨梅,山楂、樱桃,拐枣,野泡,柠檬、酸梅;观赏类主要有榕树,阴香,木棉,杜鹃,紫薇,木芙蓉;编织藤条类主要有各种竹木,藤条等。珍稀保护植物主要有沙椤,香果树,黄杉,啄核桃,掌叶木,心叶蚬木,蒜头果,柔毛油杉,红椿,白辛树,青檀,蝴蝶果,广西顶果木,田林细子龙。县内需要保护的树种有云南油杉,江南油杉,三尖杉,粉叶润楠,榔榆,苏铁,粗榧。

  动物资源  境内野生动物共有900多种,分属15个目,37个科。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有黑叶猴,又名乌猴,数量约20只。熊猴,数量约10只。长尾雉,又称庆鸡,数量约200只。蟒蛇,又名南蛇,数量约150条。国家二级保护的有猕猴,又称广西猴,俗名犸娄,数量约300只。短尾猴,数量约60只。大灵猫,数量约50只。小灵猫,数量约300只。穿山甲,数量约100只。金猫,又名原猫,数量约15只。班羚,又名青羊,数量约7只。白鹇,又名寒鸡,数量约200只。原鸡,数量约500只。锦鸡,又名金鸡或红腰鸡,数量约100只。此外县境内还有麝(獐子)、天鹅、鹰、瑞鳖、虎纹蛙等。

  旅游资源  金钟山自然保护区位于隆林各族自治县西南部,距县城94公里,是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处,是闻名区内外的原始森林。以金钟山为核心,西北与贵州省黔西南苗族自治州隔江相望,东与革步乡央索村、猪场乡岩圩村相邻,南邻西林县古障乡。动、植物种类丰富。植物种类有:木本植物57科,523种,其中裸子植物13科,21种;被子植物44科,502种;草本植物60余科,500多种较珍稀的植物有蕨、大叶木兰、白山茶、南苏铁、山掉兰、虎狐兰、墨线兰、墨黑兰、杜仲、栎类、化香、枫杨、黄楠、檫树、丝栗、四方竹、水冬瓜、野芭蕉等。动物资源有陆栖脊椎动物180余种,其中兽类30余种,鸟类150余种。较珍稀的有金钱龟、黑颈长尾雉、果子狸、大鲵(娃娃鱼)、白锦鸡、红腹角雉、白鹇鸡、竹鸡、勾嘴白劳、鹧鸪等。保护区四季分明,春到盛装,徇丽多姿,云雾缭绕,百花争妍,鸟兽欢歌;夏至葱芜,绢溪细流,雨水充沛,是避署的胜地;秋归季爽,野果飘香,松竹苍翠,枫林尽染;冬临雪飞,林海茫茫,白裹银装,美不胜收。山顶有口泉源,常年不涸,泉水清凉爽口。登峰可俯视滇、黔、桂三省(区)睦邻的山山水水。目览群山,林云交错。美丽的山景,使游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大哄豹自然保护区位于隆林各族自治县西北部,距县城76公里。东与桠杈镇生基弯相邻,西与天生桥镇风仁村接壤,南与桠杈镇弄徕村相连。北靠南盘江,与贵州省安龙县德卧隔江相望。大哄豹自然保护区由20余座起伏不平的重迭山峰组成,面积7125亩,最高海拔1474米,最低海拔1030米,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5℃,年极端最低气温.5℃~7℃,年降雨量在1200~1400毫米之间。区内林海浩瀚,古木参天,悬崖峭立,岩石尖利,勾藤攀延,流泉四溢,地理环境独特。森林为经过漫长自然演替而成的原始森林,还保存有典型的岩溶石山地区常绿阔叶混交林。是广西石灰岩林的代表。1984年进行外业调查,植物有112个科,267种,双子叶植物有99个科。林下木本、草本、藤本植物生长茂密,种类繁多,有野生药用植物l000种以上,为天然中药库。区内一年四季均有不同种类花果,给野兽鸟群活动、栖息、繁殖创造条件。栖息的野生动物有4目、8个科、13种。主要有黑叶猴、猕猴、短尾猴、林麝、斑羚、鬣羚、果子狸、野猫、箭猪等。然保护区北面南盘江上游7公里为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坝首,下游3公里为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厂房,从天生桥镇到桠杈镇的柏油公路绕着大哄豹的边沿而过,交通便利,天生桥水电站与大哄豹自然保护区合为一体,形成得天独厚的游览胜地。

  链接网站: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网站

版权所有©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7272 京ICP备19025378号-2